人在低谷,不诉苦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低谷的时候,不要向任何人诉苦。
因为50%的人不关心,还有50%的人在幸灾乐祸。
人在高峰,不炫耀
不要在别人面前,拼命展示你的好。
人都是有攀比心的,很少有人可以毫无私心地祝福另一个人,尤其是当自己过得没你好。
社交的起点,是等价交换
任何人际关系,本质上都是交换关系。
别人不想和你交朋友,也许不是你不够好,而是觉得你对他没有价值。
有一种人情世故,叫礼尚往来
遇见过一个朋友,每次请教问题,或是让人帮忙,即便关系再熟,事情再小,也会请别人吃顿饭,或买个小礼物作答谢礼。
起初,觉得她太客气。
后来才明白,有一种人情世故,叫礼尚往来。
永远都不要认为我们关系那么好,你给我免费帮点忙怎么了。
这个世界谁也不欠谁。
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没有明确的回应,就是拒绝
我要睡了!潜台词是:我今天不想回复你了。
下次再聊!潜台词是:我现在不想听你说了。
改天找你!潜台词是:我最近并不想和你见面。
在乎你的人,永远有空,不想搭理你的人,永远在忙。
都是成年人了,迟迟得不到的回应,就别再勉强了。
沉默,是留给彼此最后的体面。
来源:全景视觉
不要打扰别人的幸福
古话说:“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再好的关系,也不要靠得太近。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确幸”和“小秘密”。
不打扰别人的幸福,才能让一段关系继续走下去。
见人只讲三分话,常留七分在心中
佘诗曼曾经在报刊上公开吐槽。
自己随口和朋友多说了一些圈内的见闻,没想到对方竟然添油加醋爆料给媒体,借机大肆炒作,让她一度深陷舆论旋涡。
自此,她坦言很难相信圈内的友谊。
做人,最忌讳交浅言深。
这个世上多的是看热闹的人,别高估关系,别试探人心,别抛一颗心。
朋友的朋友,不是你的朋友
友谊是连线题,不是推导题。
不要随意抬高自己的社交圈,更不要去打扰朋友的朋友。
在人之上视人为人,在人之下视己为人
人这辈子,总要经历高峰和低潮。
对待一个不如你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平等相待。
对待那些比你优秀的人,也无须妄自菲薄。
当所有人都拿你当回事时,你不能太拿自己当回事;当所有人都不拿你当回事时,你一定得拿自己当回事。
将军有剑,不斩蝼蚁
将军有剑,不斩蝼蚁;欲成大树,不与草争。
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去解释。
和眼界格局不同的人争辩,说得再多,也只是平白地消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可以为人师,不可“好为人师”
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这些声音:
“你做得不对,应该这么来。”
“听我的,我有经验。”
“这么做,错不了。”
……
为他人指点迷津,当然没有问题,切忌好为人师。
每个人的处境不尽相同,你以为的对别人好,别人未必领情。
来源:全景视觉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狂飙》中高启强告诫性格极端的高启盛:“如果别人到了绝境,你一定要适可而止。”
做人做事,不可图一时之快。
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退路。
不被人情绑架,也不要用人情绑架别人
人情来得快,消耗得也快。
一旦人情往来,无法满足彼此的需求,必然成为一种负担。
所以,别把人情看得太重。
不要挟恩图报,更不要因为人情而委屈自己。
不要总提起自己对别人的帮助
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但频繁提起不是。
感恩的人,你不用提醒,也会对你感激涕零;
忘恩的人,就算你耳提面命,也不过是对牛弹琴,频频提起甚至适得其反。
常予举手之劳,莫踮起脚来帮忙
还记得郭冬临的春晚小品《有事您说话》吗?
为了所谓的交情,打肿脸充胖子,抱着被子去帮人排队买票,结果苦不堪言。
常做举手之劳,不要踮起脚尖帮忙。
因为被帮助的人,看到往往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倾尽全力,如果做不到,反而得不偿失,让感情产生裂痕。
来源:全景视觉
不要逼着自己合群
有人以为:社交就是人脉。
可现实是,当你自己的价值不高,没有人会愿意成为你的人脉。
与其刻意经营人脉,不如拒绝无用的社交,专心提升自己的实力。
别人尊重你,也许并非你有多优秀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
深以为然。
若不想当面议论别人,背地里也不要说了
别人的过失,要么当面指出,要么选择沉默。
任何私底下的指责,都只是在宣泄情绪,然后变本加厉地传到别人的耳朵里。
你认识谁不重要,谁认识你才重要
有读者和我说,他年轻时热衷于各个社交场合,自觉人脉丰富。
可是等到有一天,他遇到难处,想找人救急时,竟没有一个人肯伸出援助之手。
那时他才意识到:
认识多少人并不重要,谁认识你才重要。
男女不可大防,但不可不防
有人问,男女之间有纯洁友谊吗?
我们当然相信这样的感情。
但是彼此都有归宿,或者单身男女,有一方没有进一步的打算,就一定要保持距离。
否则,彼此没有分寸感,很可能就是一场灾难。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