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曝光部分生活用品存在安全隐患,本文整理了7种难用且有潜在危害的家居用品,包括镶金边玻璃杯、木铲子、劣质不锈钢餐具等,并提供了选购建议,帮助消费者避开选购陷阱,保障家居安全。
—
文章标题:警惕!7种常见生活用品难用还可能有害,家中有的快检查
文章内容:
近期315曝光了一批日常用品的安全问题。经过整理,我们发现以下7种家居生活用品,不仅使用体验不佳,还可能存在健康隐患。如果你家中也有这些物品,建议尽快检查并更换。
想知道哪7种生活用品难用且有潜在危害吗?
本期将重点分享:7种难用且有潜在危害的生活用品。全文分为七个部分:镶金边玻璃杯、木铲子、劣质食品级不锈钢餐具、PC塑料杯、杂牌洗衣液、杂牌三无纸巾、一次性纸杯。
许多消费者喜爱玻璃杯,尤其是镶金边的款式。然而,这类玻璃杯往往存在安全隐患,不建议购买。
这类玻璃杯的口部或侧边会镶有金色涂料,虽然外观精美,但可能含有害物质。
由于大多采用仿金材料(如电镀金属),可能含有镍、铅等重金属。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有害物质释放。此外,这类玻璃杯通常不能微波加热,一旦放入微波炉加热,可能发生破裂,遇热还会释放有毒物质。
因此,无论价格多低、外观多好看,都不建议购买镶金边的玻璃杯。
选购建议
推荐选择釉下彩工艺或纯金箔装饰的玻璃杯,但需注意不可用于加热。此外,避免选择有明显刺激性气味或图案易脱落的杯子。无装饰的高硼硅玻璃杯是更安全的选择,耐高温、耐腐蚀,且可用于微波加热。
02 木铲子
厨房中常用铲子,木铲子因其隔热性好、不烫手而受到青睐。但木铲子也存在安全隐患,不宜贪图便宜。
部分廉价木铲不仅难用,还可能含有害物质。
一些木铲使用劣质木材,这些木材可能含有天然毒素。例如,部分热带硬木可能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带有浓烈气味的木材可能含有挥发性油脂或树脂。此外,木材拼接的铲子接头处可能使用含甲醛的胶水,防腐处理可能涉及防霉剂、甲醛等。长时间油炸或干烧还可能导致木材碳化,产生苯并芘等有害物质。
因此,不建议购买廉价木铲,以免带来健康风险。
选购建议
推荐选择不锈钢铲子或传统铁铲,这些材质更耐用且安全性更高。
03 劣质食品级不锈钢餐具
家庭中许多用品都是不锈钢制品,尤其是宣称“食品级”的不锈钢餐具。然而,部分廉价产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一些厂家打着“食品级”的幌子,但这些产品往往缺乏明确标准,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且容易生锈。
选购建议
选择不锈钢餐具或杯子时,应认准304或316标准,而非仅看“食品级”标签。
04 PC塑料杯
家庭中常用塑料杯喝水,但部分廉价塑料杯存在安全隐患,不宜购买。
PC塑料杯价格低廉,但可能含有害物质。
PC塑料杯不耐高温,约80℃或长期磨损都可能释放BPA。BPA会影响生殖系统,影响儿童发育,欧盟已禁止PC用于婴儿奶瓶。虽然中国允许PC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但规定BPA迁移量小于等于0.6毫克每千克,奶瓶也禁用PC材质。
选购建议
推荐选择Tritan(共聚酯)材质的塑料水壶水杯,不含BPA,耐温范围广(-10℃至96℃)。也可选择PP聚丙烯材质,耐温范围更广(-20℃至120℃),适合微波加热。
05 杂牌洗衣液
洗衣液是家庭常用用品,用量较大,因此部分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廉价产品。但廉价洗衣液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部分廉价洗衣液含有荧光增白剂,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甚至干扰人体代谢。有的含有磷酸盐,不仅污染水体,还可能残留在衣物上刺激皮肤。甚至有的含有甲醛或表面活性剂,可能破坏皮肤。
选购建议
购买洗衣液时,若发现刺激性化学气味、颜色浑浊分层,应避免购买。使用后若皮肤干燥发痒,可能是表面活性剂刺激;洗后衣物表面滑腻,可能含有硅油或柔顺剂。
06 杂牌三无纸巾
纸巾是家庭常用物品,但部分廉价纸巾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三无”产品。
一些纸巾价格低廉,但缺乏任何标识,属于“三无”产品。
这类纸巾多使用劣质原料,如废纸回收纸。其中可能含有油墨残留、重金属(如铬)、荧光增白剂、漂白剂等。部分产品使用发霉纸浆,可能滋生黄曲霉素。生产过程中可能添加荧光增白剂、滑石粉,这些都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甚至慢性中毒。此外,微生物和真菌孢子超标也可能引发感染,导致痤疮等问题。
选购建议
选择有正规标准的纸巾,优先选择知名品牌和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优先选择原生木浆或竹木浆,尽量避免纯木浆产品。
07 一次性纸杯
许多家庭会备有一次性纸杯,尤其是一些办公场所常用此类纸杯。但廉价一次性纸杯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部分低价一次性纸杯可能使用工业石蜡或回收塑料涂层,遇高温可能释放有害物质(如苯系物)。劣质纸杯可能添加过量荧光增白剂,长期接触可能影响健康。外部图案若使用非食品级油墨,接触杯口可能污染饮品。
选购建议
购买一次性纸杯时,建议选择价格适中的产品,并查看是否有QS标志或食品接触材料认证。注意选择无刺鼻气味、杯身坚挺的产品。
以上是本期的【家居安全】专题,感谢阅读,分享给更多人!更多专题,欢迎关注“家居杂坛”,下一期再见!
{1、家居用品安全} {2、315曝光产品} {3、有毒生活用品} {4、选购指南} {5、家居安全} {6、劣质产品} {7、健康隐患} {8、生活用品选购} {9、食品安全} {10、消费者权益}
本文是基于《315曝光!这7种生活用品难用有毒,快扔别犹豫》的AI重写版本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