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加入“替课”中介的微信、QQ群,说明时间、地点、性别,支付25元(一节课),就会有人替你去上课,这样的“剧情”正在一些大学里悄然上演。替课、替体检、替就寝……在大学校园内,“替”生意已形成产业链!有时一节课替课者竟能高达10%,同学司空见惯,老师也置若罔闻。(据央视6月29日报道)

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找人“替”这个“替”那个,套用网络流行语“你们城里人真会玩”,人们会说“你们大学生真会玩”。不过这种“玩”法显然出格了。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校育人的主渠道。教师应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含其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使其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课堂,是大学生为今后走向社会积蓄知识和能力的主渠道;上课,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然而,在现今的大学校园里,编理由请假、找同学代答“到”等逃课手段已经“OUT”了,花钱雇人“替课”居然成了兴旺的生意,实在让人唏嘘不已。显然,学生们的这些行为,已让课堂伤痕累累。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深刻反思一下,如此花钱雇人“替课”,欺骗的是老师,还是自己的未来?

千辛万苦挤过独木桥的大学生为何不爱上课,甚至变着花样逃课?这当中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学校的课程开设、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脱不了干系。大学生是否愿意去上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有没有价值”,老师讲得“有没有意思”。然而,在高校里,一些课程设置明显脱离实际,学生学与不学并无多大差别;一些老师在授课时或照本宣科,或枯燥无味,或空洞陈旧,根本不具备“粘住”学生的吸引力。所以,在批评学生“懒惰散漫”“不思进取”的同时,学校和老师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用什么来吸引学生走进课堂呢?

此外,一些老师的不负责任、学校管理方式的僵化滞后,也是“替课”盛行的重要诱因。不少上过大学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许多老师都是难得一见,上课时也仅限于“你讲我听”,很少有交流互动,至于学生来不来上课、课堂上有没有“低头族”“瞌睡虫”,一些老师根本懒得去管。与此同时,学校一些看似很严格的管理手段,比如点名不到扣学分等,实际上只是流于形式——点名时只要有人喊“到”就行,至于是不是本人却没人深究。显然,“替课”正是钻了这样的空子,才如此迅速地在校园里蔓延开来。可见,如何创新管理方式,如何让老师更好地担负起责任,使学生不敢逃课、别人不能“替课”,也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大学“替课”盛行,并成为产业链,无论是给学生,还是给老师和高校,都敲响了警钟,三方都应该进行深刻反思。只有学生更加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学校、老师切实担负起职责,更好地进行管理、教学等各方面的创新,“替课”现象才能早日消亡,课堂这片原野才会更加肥沃,大学生也才能在这片原野上更加茁壮地成长。

免责声明:本站为个人博客,博客所发布的一切修改补丁、注册机和注册信息及软件的文章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访问和下载本站内容,说明您已同意上述条款。本站为非盈利性站点,VIP功能仅仅作为用户喜欢本站捐赠打赏功能,本站不贩卖软件,所有内容不作为商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