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2025年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案例”通知中,我校教师刘杨、高娟、刘艳、刘志林、杜聪慧、付浜荻分别负责的教育教学改革案例位列其中,与众多重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案例同台比拼,并能超群越辈,获得示范案例的荣誉称号,是上级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高度认可,为学校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提供了极大的鼓舞。
1.管理学 “重技能轻德育” 问题,以《新文科建设宣言》为指导,构建 “价值引领 – 知识融合 – 能力提升 – 实践赋能 – 创新驱动” 五维一体育人体系,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改革中,重构教学内容为 “基础理论 + 前沿专题”,融入传统文化与时代案例;采用多元教学法及数字化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考评体系突出过程性评价。成效显著,学生评教 90.7 分,85% 学生反馈能力提升,课程获评北京市 “优质本科课程”,形成示范效应,为高校课程思政提供可复制范例。
《管理学》被评为“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
案例负责人获校级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2.《大思政引领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案例构建了“三维一体”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资源-教学-评价”体系整合了“主题式”思政资源库(涵盖文化比较、习语解析、中国叙事等内容)和“双线混融”教学(包括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沉浸实践),并依托智能平台实现了动态管理。同时,该模式创新了“认知-实践-传播”育人路径,在语言训练中融入文化对比,搭建了“课堂-校园-国际”三级实践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运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成效显著,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0余项,形成了“语言筑基、文化铸魂、思政育人”的特色经验,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未来,研究团队将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持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教学团队获得校级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教学团队获得全国“教学之星”大赛二等奖
3.《“案例驱动+混合式教学+产教融合+思政引领”的四位一体战略管理课程改革》案例针对民办高校生源与数字化转型需求,构建了“案例驱动、混合式教学、产教融合、思政引领”四位一体模式,课程创新采用闭环案例教学法,实现“始于案例,终于案例”体验;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 O2O 学习生态,增强互动;引入产教融合模式对接行业需求;开发“隐性渗透+显性引导”思政路径,培育学生家国情怀,聚焦强化能力本位,取得了良好成效。
《战略管理》课程教案获评北京市高校优质教案
4.《计量经济学教学新范式:方法 精神 素养的协同演化》案例立足社会经济需要设计“基础理论—前沿方法—中国案例”的教学内容,结合授课专业开发“计量+X”教学模块,提出“问题(Problem)—探究(Exploration)—讨论(Discussion)—实践(Practice)”教学模式,锻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探索多维考核方式,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逐步形成了从课程涵盖的方法中培育科学精神,从课程蕴含的哲学思想里夯实专业素养,运用“方法”实现知识和育人平衡的教学新范式。
案例负责人获评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5.《基于“思政引领、课赛融通”的《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改革实践》案例以“思政引领、课赛融通”为核心,创新性构建了双语教学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模式。通过挖掘华为、元气森林等本土案例替代传统欧美教材案例,系统化融入工匠精神、文化自信等七大思政元素;同步推进“课赛结合”实践,连续五年举办校园创业营销赛,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60余人次,实现“以赛促学”;采用“讲授+研讨”双语教学模式,配套多元过程化考核体系,有效强化学生营销实战能力与英语学术写作素养,为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创新范式。
案例负责人主持市场营销学课程以赛促学校园赛
案例负责人指导学生获全国商科大赛二等奖
6.《金融科技产学深度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案例以北京金融科技学院与北京知链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 “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以 “新技术赋能教育” 为核心理念,构建 “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 模式。校企共建专业、实验室及课程体系,形成 “实验课程 + 学科竞赛 + 协同育人项目 + 行业导师” 培养路径,获北京市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平台等荣誉,为首都输送复合应用型人才。
“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
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并顺利结项
案例负责人受邀参加第七届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年会并作题为“金融科技产学研专业建设新思路——以北京金融科技学院的实践为例”的报告
近年来,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北京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全面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上获评的6项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案例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部分缩影,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体现。
今后,学校将持续以“高端化、全球化、个性化”为发展战略,继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科技赋能教育的创新路径,贯彻落实好新时代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