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还能创业?
Luis兜里只剩60美元,却敢把AI当救命稻草。
朋友圈刚刷到他坐在公园长椅上敲代码,评论区炸了:“这不是老头版硅谷奇迹吗?
”真事儿,这老头现在连融资PPT都用ChatGPT改的。
把话说回来。
大多数人对“老年+科技”的想象,还停留在教爸妈用手机拍月亮。
现实却是,纽约“与AI聊天入门”课,60岁以上学员占一半,下课铃一响,老头老太太们围讲师问得比应届生还凶。
Phyllis今年80整,她把96岁老伴教会用语音助手订药,转头给人当AI顾问,接单接到手软。
老伴笑她:“年轻时你嫌我电脑课报名费贵,现在倒给人家上课赚钱。
别以为这批人是天赋异禀。
Katherine83岁,做心理咨询四十多年,AI出现后第一件事:把来访者的档案喂给模型,训练一个“共情辅助机器人”。
她说:“不是替代我,是让我省掉三小时敲字。
”同样81岁的Jacqueline更直接,写书时用AI润色,骂它写得啰嗦,改完又塞回模型让它再重写——来来回回像训孙子。
为啥能成?
简单说,这帮老头老太太穷怕了。
社会保障金那点涨幅,赶不上通胀溜得快。
AI门槛掉得比假牙还容易,会打字就能玩,自然成了新副业。
StevePreston说得直白:“技术把电脑变成了听写机,也把他们最后那几年变成了生产力。
阻碍也不是没有。
猎头群里流传着一条“潜规则”:65岁以上简历直接丢进数字黑洞。
培训课再多,简历投不动就是零。
MargaretSass教授做了个实验:让两个学历、项目经验完全假的简历去投同一岗位,区别只有出生年份,结果年轻的收到27面试,年长的收到0。尴尬得她把这数据当笑话,在讲座上放PPT,全场哄笑,笑完又沉默。
但风向在变。
劳工部最近砸了笔钱,逼企业给老员工上AI培训。
非营利组织开始给老人发免费平板,附赠一本通俗漫画教程:《如何用AI抢回你的饭碗》。
最离谱的是凤凰城某养老院,把AI写作课当成“防痴呆”处方,写得好奖励果盘。90岁老头为争葡萄,硬是把提示词背得滚瓜烂熟。
说到底,AI对他们不是酷炫玩具,是生存外挂。
有人用它重编人生后半场,有人靠它补上医保漏洞。
下次见到公园长椅上戴老花镜敲键盘的老头,别急着怜悯。
兴许他刚敲定一笔融资,下一秒就要改你孙辈用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