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开始前先吐个槽,昨天写的文章发表失败俩次,删了接近三分之一的内容才发出来,结果今天告诉我文章违规,而且不知道哪里是违规的。很无语!

学历贬值_阶层跃升_大学生学习工具

吐槽结束,继续我们今天的话题。

就是,为什么我们感觉越来越卷,但好像又越来越没奔头?

尤其是学历这玩意儿,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贬值。

以前,咱爸妈那辈儿,谁家出个大学生,那是要放鞭炮的,妥妥的“天之骄子”,基本就预定了未来的好单位、好生活。

你说那太远了,那咱就说近的,就说前些年,特别是15年那阵子,互联网和教培市场爆发,学历崇拜达到了顶峰。那会儿你要是个985、211,出门恨不得把毕业证贴脑门上。

那时候学历是非常容易变现的。

但你看看现在?

现在你再说你是名校的,人家还得追问一句:“啥专业的?”

你要是名校+天坑专业,搞不好还要被群众拎出来嘲讽一番:“名校有啥用,最后还不是跟咱一块考公。”

这里其实说明了一个道理——学历的价值,好像不是恒定的。

这就引出了我想说的第一个观点:

绝大多数情况下,学历都不是你阶层跃升的根本原因。它只是一个筛选工具。

真正的根本原因,是上面有坑。你是卷王没用,得有箩卜坑。

在非经济上行期,很多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比如之前白梦在部队时候,就想过每年那么多军校生安排的过来吗?

结果没过几年,军校四年的毕业生本来一毕业就是中尉一杠俩星的,改成一杠一星少尉了,后面军官转业和士官也差不多了,因为干部太多了,根本安排不过来,所以就给钱买断。

这说明了如果上面都满了,一个坑都没有,你下面筛个毛线?你卷成麻花,也还是个麻花,不是那个坑。

这个道理,几千年来就没变过。

咱读历史,觉得科举牛掰,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但你去看数据:整个大清朝,摊平了算,每年在编的“官”(不算吏)大概就2万来人。每三年,能中举人的大概1300人。

啥概念?每三年,进行一次大概5%左右的队伍补充。

这个补充逻辑,才是科举含金量的底层。

是这个缺口的稀缺程度,决定了你中举的难度和价值。而不是你把四书五经背得多熟。

换句话说,大部分时候是供需关系决定了筛选标准的价值,当然了,这里不包括那些能写入教科书的科学家。

前二十年,我们为啥觉得学历值钱?

因为那时候,坑多。那是经济起飞的年代,10%的增速、8%的增长率,整个社会像坐电梯一样往上冲。你学历高,就像在电梯里还顺便爬楼梯,自然上得更快。

但你扭头去盯盯那票初中学历开门店的、高中学历管厂的、大专学历十几年前勇闯互联网的……你会发现,他们里头也有一大票实现了阶层跃升。

苹果供应链里一堆老板,也就高中学历。

只能说,在那个人人有坑占的时代,拼学历是那几条路里,看起来最稳妥、风险最低的一条。

但它在底层逻辑上,真没有比别人高人一等。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在感慨学历不再能阶层跃升?

其实根本原因特简单:时代慢下来了。

更要命的是,多个板块高度成熟,管理层固化了。

就是旧的箩卜坑不仅不怎么新增了,连老的箩卜也不怎么挪窝了。

产业成熟,意味着现有坑的腾空速度极慢。以前一个经理干五年就升总监或者跳槽了,现在一个经理在位置上能干十五年。

你一个刚毕业的小鲜萝卜,面对前面一排根深蒂固的老萝卜,你怎么拼?

这时候你才发现,学历贬值不是因为教育不行,而是因为增量社会变成了存量社会。

这就是为什么我总唠叨,中低学历的,千万别去挤这些旧赛道。你根本不是对手。

但也正因为这帮卷王们做题做久了,脑子转不过来,你在新地方,反而才有机会。

另外白梦之前文章提到过一个词,叫“耗尽型社会”。

简单说,就是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连续耗尽了四代的人口红利。

这个过程,各位可以对号入座:

先通过工农剪刀差,让农村反哺工业,完成了初步工业化。

再通过“政策-资源”的巨大差异,引导农村人口进城,释放了中级工业化的人口红利。

再通过“高内卷教育 + 低社会保障 + 债务驱动”的模式,让低阶层人口释放了第一代工程人口红利,进入了现代工业化。

接着,这代工程红利逐渐老去,但社会生产力已经到了饿不死人的时代。

现在,就到了这个“耗尽”的节点上。

这个节点的典型特征是啥?

是生育率。

当一个社会的总和生育率低于1.2之后,这事儿几乎不可逆。

注意,我说的是不可逆。

这跟发不发福利,没啥大关系。德国、法国、日本、韩国,都经历过一遍了,发钱、发福利、给假期,都没用。

当年轻人集体失去生的欲望,其实代表的不是婚姻问题,而是——大家普遍不再相信未来 。

社会的底色,从“跃升”变成了“耗尽”。

这就是为什么学历越来越贵、回报却越来越低。不是学历不行,是你用“上升逻辑”去理解了一个“横盘时代”。

这个阶段,聪明人该做的事,已经不是再卷一点,而是——换个思路,看看这条路还值不值得走。

那这个趋势,人口不可逆地减少,有没有办法解决呢?

启用高税收高福利?

没可能。政府也没这个能力。

你只能想办法生产端解决问题。

既然人这条路走不通了,那就只能走无人化这条路。

这就是为什么你去看“十五五”规划,里面提到的东西:

“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

“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6G……”

看明白没?

这一切,都是在为无人化的未来做铺垫。

这就是新时代的工业克鲁苏。

它是一头巨兽,它唯一的目的就是“完成自己的计划”(比如生产、迭代)。它会不断吞噬它想吞噬的一切。

以前,它吞噬的是人口红利。

现在,人口红利这道菜快吃完了,它开始转向它的新玩具——新能源 + 具身智能 + 人工智能。

它要打造一个初级人工智能工业时代。

这个时代如果真的到来,必然会有大量的人离开工厂、离开办公室,然后失业。

到那个时候,一个社会的运转,靠的不再是996的“工程红利”,而是能源供应能力、储能能力、AI算力,以及机器人的数量。

从理论上讲,人口数量越少,生产循环反而越有可能进入可持续发展。

写到这里,我想让各位理解的是:

在这样一个耗尽型社会的进程中,你首先要抛弃的,就是阶级跃迁的幻想。

你该想的,是怎么面对这个趋势,才对你最有利。

我有几个不一定成熟的建议,或者说,是几条已经摆在明面上的路:

第一条路:成为主线的一份子。

就是上面说的,“具身智能、可持续能源、超高算力”。

要么,你就去为“工业克鲁苏”添砖加瓦,做技术、做投资。

要么,你就去服务那些“主线”上的人。比如,为特权者和超级富人提供“延长生命周期”的服务;或者,为那群有养老金的退休职工提供“高品质养老”服务。

第二条路:成为“主导者”的一份子。

这个世界,终究是需要人来管理的。

“工业克鲁苏”这头巨兽,也需要“饲养员”和“管理者”。

你不想被耗尽,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做“生产者”,而是做“社会管理者”。由你来主导“耗尽”这个过程。

虽然这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这也是为什么“考公”会成为宇宙的尽头。因为这条路,是通向“主导者”的最稳路径。

第三条路:成为低欲望的一员。

总有一批聪明人会发现一件事:

工业时代的进化,使得商品本身越来越便宜了。

工业巨兽在耗尽工人的同时,也卷死了所有的商家。

结果就是,一辆车、一顿饭、一件衣服……这些人类基本需求的东西,越来越便宜。

你“活下来”,甚至“中等质量活下来”的难度,其实是在变小的。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最后发现自己是在为消费者打工。

所以,这批人会选择“低欲望”。

他们会发现,买房的欲望几乎为零。80后、90后开始出现大量的离婚、断供。银行还得提着果篮上门拜访,求爷爷告奶奶,希望他们能还点利息。

未来还会出现大批的00后、10后。

他们一边考公考到38岁,一边打点零工。傍晚去散散步、发发呆,谈谈低成本、绝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

这批人,受到的生理摧残极少,社会对他们的包容度也会越来越高,甚至成为主流的一部分。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越来越低。

所以,绕了这么大一圈,回到最初的问题:学历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我想,它的作用已经变了。

不再是阶级跃迁的门票。

它变成了帮你认清你自己,也帮社会给你分类,让你用更低的成本,找到上面三条路中,你最适合的那一条。

你要认清这是时代赋予的。

我们能做的,只是挑那部分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全文完!如果觉得不错,请三连。

免责声明:本站为个人博客,博客所发布的一切修改补丁、注册机和注册信息及软件的文章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 访问和下载本站内容,说明您已同意上述条款。本站为非盈利性站点,VIP功能仅仅作为用户喜欢本站捐赠打赏功能,本站不贩卖软件,所有内容不作为商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