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技术的普及,高校开始严查AI代写论文现象。多所高校出台新规规范学生使用生成式AI,而市面上AI工具生成论文低至2毛钱,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
# 高校严查AI代写论文,AI工具生成论文最低2毛钱起
近年来,AI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然而,随着AI技术的普及,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AI代写论文现象。为了维护学术诚信,多所高校开始严查AI代写论文,并出台新规规范学生使用生成式AI。与此同时,市面上AI工具生成论文低至2毛钱,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 高校出新规,严查AI代写论文
相比往年,今年不少国内高校先后发文,就学生如何在毕业论文中使用生成式AI、AI代写在论文中的比例等问题作出规范。以下是一些高校的新规:
### 福州大学:AI代写检测纳入成绩评定
福州大学教务处为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管理,在2024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AI代写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作为成绩评定和优秀毕业论文评选的参考依据。这一创新举措旨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工具,确保论文质量。
### 天津科技大学:AI检测超40%将发警示
天津科技大学教务处发文规定,若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生成式AI检测的结果超过40%,学院将发出警示,并要求学生自查自纠。这一规定旨在提醒学生,AI工具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不能过度依赖。
### 湖北大学:试行AI风险检测
湖北大学本科生院发布通知,宣布在本科毕业学生毕业论文审核过程中试行加入对文章使用生成式AI风险情况的检测。如发现该论文检测结果为“AI代写高风险”,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修改。这一举措旨在帮助学生识别和避免AI代写行为。
## 市面上AI工具生成论文低至2毛钱
据央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有不少AI工具将“论文”作为主打模板,声称提供快速生成文章功能,千字论文不到1分钟即可生成,最低价格为每次2毛钱。此外,AI工具还存在引用文献不存在、引用数据有偏差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影响论文的学术价值。
## AI检测服务系统:用AI查询AI
“AIGC检测服务系统”是以文本为检测对象,通过语言模式和语义逻辑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比对,区分人工创作的内容和AI模型生成的文本内容,从而进行监管和维护学术诚信。简单说,就是“用AI查询AI”。
## 网友热议:AI工具的正确使用
对于AI工具的使用,网友们看法不一:
### 辅助学习,但不能滥用
大部分网友表示,AI工具可以作为辅助学习的工具,但不能滥用。例如,可以借助AI工具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分析等,但不能直接抄袭AI生成的内容。
### 不能一味禁止,要正确引导
有网友提出,不能一味禁止AI工具的使用,而应该正确引导。工具没有好坏,关键在于如何使用。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明白AI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 该查的不是论文,是取消本科论文
也有不少网友趁机提出,该查的不是论文,而是取消本科论文。他们认为,当前的学术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论文而采取各种手段,包括使用AI工具。
## AI技术冲击教育,管理应有“红绿灯”
AI技术“冲击”教育领域,管理应有“红绿灯”。人工智能时代,具有海量信息、具备自主学习的AI大模型,为人们的学习和思考提供了辅助。然而,如何正确使用AI工具,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84.88%的受访者曾使用过AI工具,其中16.30%的受访者经常使用AI工具。由此可见,AI在高校的渗透率确实不低,许多大学生开始使用人工智能辅助课程学习。
## 明确反对学术不端,但使用边界仍需探讨
对于AI论文写作,尽管各方看法不同,但有一个基本共识,就是明确反对捉刀代笔、剽窃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高校也都明确划定了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但在更细化、具体的规定上,比如AI的使用边界和学术参与尺度上,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 高校规范AI撰写论文,传递正确态度
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张洪生表示,我很鼓励学生们进行这种创新和尝试,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独创性,不能直接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照搬、“复制粘贴”。面对新技术的冲击,对学位论文、毕业设计等的技术监管应当加强。应当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规律和使用伦理,而不能投机取巧、产生偷懒心理,更不能出现学术造假、欺骗行为。
因此,高校出台规范AI撰写论文的政策,就非常有必要。这不仅是让学生们明确AI使用的边界,正确运用AI工具来辅助学习,更重要的是它传递出一种态度,即在科技加持下追求效率的同时,也要维护学术研究的尊严,依旧保持对知识的敬畏。
—
{1、高校AI代写论文检测,AI工具生成论文,AI论文写作规范,学术诚信,生成式AI,AI检测服务系统,AI技术冲击教育}
本文是基于《高校严查AI代写论文!2毛起的AI工具生成论文,多校出新规》的AI重写版本
评论(0)